10月28日,驅車行走在河南省魯山縣四棵樹鄉石林路,季節把我們帶進了秋天,這是一年的第三季。秋季是收獲的季節,很多植物在秋季成熟。青山綠水,白草紅葉黃花。在自然界中,陰陽之氣開始轉變,陽氣漸退,陰氣漸生,氣候由熱轉寒,萬物隨寒氣增長,逐漸蕭落。
穿行林間,"碧云天,黃葉地"彰顯著秋的清麗。游走霜林獨坐,紅葉紛紛墮地,感受秋的寂寥。秋之色彩,美在天高氣清與萬物姹紫嫣紅的對比,一種強烈的反差對應。這反差對應中,最感人的就是在秋陽中燃燒的萬山紅中之黃、黃中之紅。秋,詩意充盈,萬物成熟之至而折返,悲戚如斯,倒不如看層林盡染,嘆一句“輕寒正是可人天”。
魯山之秋,碧空萬里,白云悠悠,明凈秀麗的秋高氣爽。魯山之秋,如大地打翻了調色盤,一片錦繡,在有節奏的音符中,處處皆為詩人筆下之魂,令人沉醉其中。
你說秋天是綠色的。萬物凋零之時,人們仍然在尋找那一抹堅強的綠;你說秋天是黃色的。雖枯木落葉風微涼,別灰心,還有溫暖為你飽藏;你說秋天是紅色的。她泛紅的臉頰上有一份熱情與期待,靦腆而羞澀;你說秋天是白色的。潔白相擁的棉花,溫暖貼心、誠實可靠;你說秋天是無色的。褪去浮華的色彩,只留住人生的輪廓和軌跡,愿你的痛苦與失望,不再提起。
秋天是個懷舊的季節,很多的故事和人都在不經意中被勾連,悄悄的說聲想念,似乎總是在這樣一個涼氣漸深的秋天,歷歷在目。秋天依舊是秋天,伊人已不是伊人。文殊寺院中響徹的梵音,讓秋多一分寧靜,聽聽,和著秋的聲音,從遠方匆匆地來,向遠方匆匆地去。采一把東籬之菊,掬一捧回憶,寄情在山水間,游走在歲月里,風花雪月已定格在詩和遠方。
天高,云淡,月冷,風輕……
莊子,王勃,韋莊,東坡……
那一年,林語堂獨坐在沙發上抽煙,品《秋天的況味》。而我,那一年隨堯山一起花開,這一季把眷戀留給了秋……(馬進偉)